杨天强:前期大部分是我私人赞助,也有一部分是会员赞助,包括你看到的这个会所,是我自己的物业,将近3000个平方米,这里面从餐饮、展示厅、文艺交流中心、国医馆到会议室、办公室以及休闲“养吧”,大部分都是我自己花钱装修的。 杨天强:现在很多商会组织都在探索“以商养会”,因为商协会不赚钱,但又要持续运营,没有资金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协会旗下现在有很多品牌项目,比如国医馆,就是针对会员开放,主要是舒筋活血方面的传统中医理疗,会员可以来消费,利润归协会。另外,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养生农耕文化基地”,将协会在南朗租的上千亩农田变成“无公害农场”,对社会开放,只要交付一定租金就可以自种自收。这也是未来协会经费收入的一部分。至于其他的模式我们还在探索,目前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医疗中介服务”,请国内名医定期来协会坐诊,因为现在国家政策渐渐允许医生可以多点执业,这样我们就可以适时的将在职医生请来,为会员服务,协会收取一定的中介费。 杨天强:我们协会的养生分很多方面,比如身体的养生,我们有国医馆、医疗中介服务,还有养思想、养精神的,比如我们经常举办讲座,请有德行有名望以及对传统文化了解比较深的专家学者来给会员做演讲,通过他们的言行为会员传达好的思想、好的状态,为他们在生活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作出指引。 所以,我们协会要打造的就是“大众养生互动平台”“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家交流平台”“医疗中介服务平台”,刚刚谈到国医馆、医疗中介服务、养生农耕文化基地这三个项目,尽管是为了解决商会经费问题,其实也是这几个平台实实在在落地点。 希望通过养生协会的努力,让人们在新常态下拥有好心态、好身体,为个人和企业会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积极乐观从容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杨天强:不怕。任何非营利组织但凡要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经费,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被公众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不能借协会的名义为个人谋取私利,所有的账目都要清清楚楚,协会赚的或者花的每一笔钱都要报备,会员可以随时要求查阅账目。 |